<dd id="46a8q"><menu id="46a8q"></menu></dd>
<menu id="46a8q"><tt id="46a8q"></tt></menu>
<xmp id="46a8q"><tt id="46a8q"></tt>
<nav id="46a8q"><strong id="46a8q"></strong></nav>
<input id="46a8q"></input><menu id="46a8q"><menu id="46a8q"></menu></menu>
  • 咨詢電話:400-6300-966
    資訊中心
    搜索

    2024教育專業碩士中國教育史復習:個人本位論

    來源:中公考研網校 更新時間:2023年08月17日 10:22:08

     教育專業碩士是專碩考試中的熱門專業,近幾年考教育專業碩士的人越來越多,為了幫助大家能更好的進行備考,中公考研網校為大家整理了“2024教育專業碩士中國教育史復習:個人本位論”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。

    個人本位論

      代表人物:法國的盧梭、德國的康德、瑞士的裴斯泰洛齊

      基本觀點:人的本性在于“自然性”,人性具有內在的、自我實現的趨向,這種趨向在道德或價值上是善的或向善的;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幫助人們充分地實現他們的自然潛能,以便在此基礎上建立理想的社會和國家;重視人的價值、個性發展及其需要,把人的個性發展及其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;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,社會只有在有助于個人的發展時才有價值,評價教育的價值應當以其對個人發展所起的作用來衡量。

      基本評價:

      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個人價值,強調教育目的從個人出發,滿足個人的需要,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特別是在文藝復興以后的歷史條件下,對于打破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對人的束縛,倡導人的自由和個性解放,提升人的價值和地位,使教育回歸到人間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。

      但激進的個人本位論者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系,離開社會來思考人的發展,無視個人發展的社會需要和社會條件,甚至把滿足個人需要和滿足社會需要對立起來,把教育的個人目的和社會目的看成是不可調和的。這極易導致唯自由論和個人主義傾向。

    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
    【責任編輯:mhf80817 】

    共1頁 當前第1頁
    考研暑期圓夢禮包
    歷年試題
    考試大綱
    備考計劃
    0元好課
    思維導圖
    核心考點
    手機號快捷登錄1
    賬號密碼登錄
    本周熱門直播

    更多直播